李安:文化沖突中迸發(fā)的電影夢
不知道當李安從邁克爾·道格拉斯手中接過奧斯卡小金人時的心情與2001年的奧斯卡初登臺是否有所不同,總之全球華人為之驕傲和自豪的心情是有增無減。李安執(zhí)導的第一部影片《推手》在臺灣非常成功,并獲得亞太影展最佳影片獎,隨后的兩部作品《喜宴》和《飲食男女》分別入圍1993年和1994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而2001年,《臥虎藏龍》更是成為第一部也是目前為止唯一獲得最佳外語片的華語電影。今年是李安第三次捧起小金人,第二次奪得最佳導演獎。
你可以把他的電影生涯稱作傳奇,而李安說:“有夢想才能舉起奧斯卡?!彼袎粝氤烧娴谋澈蠖加兄鴶?shù)載的耕耘,對李安來說,這份耕耘長達十年之久。經(jīng)歷兩次高考失敗的李安,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地選擇臺灣國立藝術專科學校的戲劇電影系。從小就對電影和戲劇感興趣的他,回憶起第一次面對攝影機時說:“拍片時我從攝影機的觀景窗望出去,我就知道我應該有天分,因為那個世界跟我平常經(jīng)驗到的世界是不一樣的?!?/p>
李安在他的口述書《十年一覺電影夢》里,從不避諱說起自己的拍片天分和在片場的領導才華,如他的夫人林惠嘉所言,他只有在片場才是個活人。而僅僅憑借天分,在電影這條路上是走不長的,因為有天分的人并不少。在我看來,是文化沖突成就了李安。大陸、臺灣和美國三種文化的摩擦帶給了李安靈感的火花。李安說:“我的教養(yǎng)、背景都自然地反映在作品里?!?/p>
李安,1954年出生于臺灣省屏東縣,祖籍江西德安。因為父親臺灣教育家的身份,李安從小便在花蓮接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轉入臺南是他接受到的第一次文化沖擊,從中原文化到臺灣文化的轉變,置身于閩南語和填鴨式教育的環(huán)境中,李安不知所措。1979年,李安去往伊利諾伊大學攻讀碩士,那是李安與西方文化的第一次碰撞。這種種文化的沖突和撞擊在他所執(zhí)導的影片中砰砰作響。
文化沖突所產生的撞擊聲在李安的父親三部曲中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第一部《推手》講的是太極文化,故事說的是一位中國父親在紐約同兒子一家三口相處時產生的各種摩擦和妥協(xié)。第二部《喜宴》講的是同性戀文化,一位臺灣同性戀男生在美國找到了伴侶,卻因為傳統(tǒng)的家庭壓力而不得不被拉回現(xiàn)實。第三部《飲食男女》則更多地著墨于傳統(tǒng)文化和現(xiàn)代個人主義的沖突上,也嘆息著某種傳統(tǒng)的流失和親情的微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