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名師詳解2010年高考試卷--語文
來源:互聯網
2010-06-09 20:21
烏魯木齊市第一中學教師?田蕓
今年高考語文全國卷Ⅱ試題的題群設置、難度與風格基本呈現平穩(wěn)平實的特點,與2009年相比變化不大?;A知識考查的四道選擇題仍然是字音、成語、辨析病句與句子的銜接與連貫,未出現生僻或難懂的字詞和成語,病句辨析題中的語病也在常見的六大語病范圍之內,句子的銜接與連貫題選擇了議論性文段,層次關系非常清楚。應該說這四道基礎知識選擇題難度不大。
閱讀題沿用模式
文言文閱讀選擇了《宋史》中的文段,還是保持全國卷Ⅱ在二十四史中選擇人物傳記類文章的命題模式。詩歌鑒賞選擇了名家的非名篇,延續(xù)了全國卷從唐詩宋詞中選材的命題思路??萍嘉亩伍喿x題選擇的是社會科學類文段,選自著名學者樂黛云的著作《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十講》,該書是備受讀者和學界人士好評的復旦大學出版社“名家專題精講”系列叢書中的一種。
文學作品閱讀題選擇了著名作家張承志的散文,依然延續(xù)了從現當代散文中選材的命題思路,設問方式也保持穩(wěn)定。語言綜合運用題除了全國卷一直比較重視的“仿寫”題外,還考查了兩道選詞填空題,其中考查實詞的題目給出了備選詞語,這實際上是降低了難度。
名句默寫題是學生普遍感到有一些難度的試題,與2009年試題第一道備選題全部出自課內名篇,只有第二道備選題才涉及課外名篇名句不同,今年的兩道備選題目中均出現課外名篇名句,雖然是生活中常用常見的警句,但對部分知識積累有限的學生來說,得分也不容易。總之,試題的基本特征都在各個學校高考語文備考的復習框架之內,學生在答題過程中應是非常適應的。沒有出現新的命題方式,這是試題難度適中的重要表現,也體現了最后一屆舊教材舊大綱高考命題向新課改“平穩(wěn)過渡”的基本思路。
作文題“很當下”
作文題充分體現了關注生活、關注社會的命題取向,呈現“很當下”的特點。“淺閱讀”與“深閱讀”,以及由此延伸出的圖書館式閱讀與網絡瀏覽、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傳統(tǒng)寫作與網絡寫作、閱讀書籍與閱讀短信等等問題正是當下備受關注與討論的文化熱點。
這樣的作文題目可以較為充分地考查出學生對社會文化生活思考的深入程度,能夠較好地區(qū)分出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水平。同時這是一道有關閱讀的作文題,勢必要求學生充分調動以往的閱讀經驗展開敘寫與論述,閱讀經驗豐富的學生將容易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寫出高水平的文章,由此也實現了對學生閱讀積累的考查意圖。
作文命題方式依然采用與2009年相同的“材料作文”。材料內容由四個人的對話構成,對“淺閱讀”與“深閱讀”的看法呈現四種態(tài)度:甲是問題的提出者,他在思考,并且他的思考方向是“淺閱讀”讓我們失去了什么;乙認為既然存在,就有一定的合理性,對“淺閱讀”的選擇是整個社會文化背景決定的,個人閱讀方式的選擇必然受制于此;丙支持閱讀方式的多元化,對讀圖時代出現的“淺閱讀”流行趨勢應采取寬容的態(tài)度,傳統(tǒng)、單一的閱讀方式霸權被解構,讀者各取所需,個性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丁對“文化快餐”現象表示了沉重的擔憂,對傳統(tǒng)的“深閱讀”非常懷念。
這四個人的態(tài)度或者觀點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大致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甲與丁的態(tài)度,基本上是“淺閱讀”的懷疑者或者反對者,其中甲提出的問題“淺閱讀讓我們失去了什么”是立意的關鍵,而丁對傳統(tǒng)的“圖書館式”閱讀的懷念與感性體驗,啟發(fā)學生在作文時可以通過描述自己的“深閱讀”體驗來闡述“深閱讀”讓我們獲得了什么,對我們生命質量的提升意義何在,由此來談“淺閱讀”讓我們失去了什么。另一類是乙與丙的態(tài)度,基本上是“淺閱讀”的支持者,從這個角度立意時,可以結合社會轉型與變革時期對速度和效率的追求、個體生存境遇的改變以及由此承受的壓力、大眾文化的興起與精英文化的式微、網絡時代個體的言說方式與信息獲取方式的變化以及社會文化語境的多元化趨勢來談“淺閱讀存在的合理性。
學生從其中任何一個角度進行立意來闡述“淺閱讀”或者“深閱讀”的合理性與局限性都有話可說并能言之成理,寫作的發(fā)揮空間很大??傊@道作文題既具體形象、貼近時代,又豐富多解、角度多樣,不論題型還是材料內容,學生審題都不會有太大的難度,而且它傾向于給學生提供多維思考空間,立意的開放性也讓學生能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這也是新課改理念滲透的體現。
今年高考語文全國卷Ⅱ試題的題群設置、難度與風格基本呈現平穩(wěn)平實的特點,與2009年相比變化不大?;A知識考查的四道選擇題仍然是字音、成語、辨析病句與句子的銜接與連貫,未出現生僻或難懂的字詞和成語,病句辨析題中的語病也在常見的六大語病范圍之內,句子的銜接與連貫題選擇了議論性文段,層次關系非常清楚。應該說這四道基礎知識選擇題難度不大。
閱讀題沿用模式
文言文閱讀選擇了《宋史》中的文段,還是保持全國卷Ⅱ在二十四史中選擇人物傳記類文章的命題模式。詩歌鑒賞選擇了名家的非名篇,延續(xù)了全國卷從唐詩宋詞中選材的命題思路??萍嘉亩伍喿x題選擇的是社會科學類文段,選自著名學者樂黛云的著作《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十講》,該書是備受讀者和學界人士好評的復旦大學出版社“名家專題精講”系列叢書中的一種。
文學作品閱讀題選擇了著名作家張承志的散文,依然延續(xù)了從現當代散文中選材的命題思路,設問方式也保持穩(wěn)定。語言綜合運用題除了全國卷一直比較重視的“仿寫”題外,還考查了兩道選詞填空題,其中考查實詞的題目給出了備選詞語,這實際上是降低了難度。
名句默寫題是學生普遍感到有一些難度的試題,與2009年試題第一道備選題全部出自課內名篇,只有第二道備選題才涉及課外名篇名句不同,今年的兩道備選題目中均出現課外名篇名句,雖然是生活中常用常見的警句,但對部分知識積累有限的學生來說,得分也不容易。總之,試題的基本特征都在各個學校高考語文備考的復習框架之內,學生在答題過程中應是非常適應的。沒有出現新的命題方式,這是試題難度適中的重要表現,也體現了最后一屆舊教材舊大綱高考命題向新課改“平穩(wěn)過渡”的基本思路。
作文題“很當下”
作文題充分體現了關注生活、關注社會的命題取向,呈現“很當下”的特點。“淺閱讀”與“深閱讀”,以及由此延伸出的圖書館式閱讀與網絡瀏覽、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傳統(tǒng)寫作與網絡寫作、閱讀書籍與閱讀短信等等問題正是當下備受關注與討論的文化熱點。
這樣的作文題目可以較為充分地考查出學生對社會文化生活思考的深入程度,能夠較好地區(qū)分出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水平。同時這是一道有關閱讀的作文題,勢必要求學生充分調動以往的閱讀經驗展開敘寫與論述,閱讀經驗豐富的學生將容易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寫出高水平的文章,由此也實現了對學生閱讀積累的考查意圖。
作文命題方式依然采用與2009年相同的“材料作文”。材料內容由四個人的對話構成,對“淺閱讀”與“深閱讀”的看法呈現四種態(tài)度:甲是問題的提出者,他在思考,并且他的思考方向是“淺閱讀”讓我們失去了什么;乙認為既然存在,就有一定的合理性,對“淺閱讀”的選擇是整個社會文化背景決定的,個人閱讀方式的選擇必然受制于此;丙支持閱讀方式的多元化,對讀圖時代出現的“淺閱讀”流行趨勢應采取寬容的態(tài)度,傳統(tǒng)、單一的閱讀方式霸權被解構,讀者各取所需,個性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丁對“文化快餐”現象表示了沉重的擔憂,對傳統(tǒng)的“深閱讀”非常懷念。
這四個人的態(tài)度或者觀點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大致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甲與丁的態(tài)度,基本上是“淺閱讀”的懷疑者或者反對者,其中甲提出的問題“淺閱讀讓我們失去了什么”是立意的關鍵,而丁對傳統(tǒng)的“圖書館式”閱讀的懷念與感性體驗,啟發(fā)學生在作文時可以通過描述自己的“深閱讀”體驗來闡述“深閱讀”讓我們獲得了什么,對我們生命質量的提升意義何在,由此來談“淺閱讀”讓我們失去了什么。另一類是乙與丙的態(tài)度,基本上是“淺閱讀”的支持者,從這個角度立意時,可以結合社會轉型與變革時期對速度和效率的追求、個體生存境遇的改變以及由此承受的壓力、大眾文化的興起與精英文化的式微、網絡時代個體的言說方式與信息獲取方式的變化以及社會文化語境的多元化趨勢來談“淺閱讀存在的合理性。
學生從其中任何一個角度進行立意來闡述“淺閱讀”或者“深閱讀”的合理性與局限性都有話可說并能言之成理,寫作的發(fā)揮空間很大??傊@道作文題既具體形象、貼近時代,又豐富多解、角度多樣,不論題型還是材料內容,學生審題都不會有太大的難度,而且它傾向于給學生提供多維思考空間,立意的開放性也讓學生能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這也是新課改理念滲透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