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中月談孩子教育: 磚家爸爸把孩子惹哭了
成人就是成人,有相當(dāng)大的慣性,其視角也總是以自己以往的習(xí)慣方向,就算非常注意,但依然是難以避免意外。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會不自覺地按照自己的固有行為方式來對待孩子,甚至是一些不好的行為模式。
說也巧,前不久我井中月就發(fā)生一件小事:那天,我們夫妻帶女兒坐電梯,巧遇樓下孩子玩伴的媽媽。在孩子正與媽媽說話的時候,我插了一句多余的話“這是那個小朋友的媽媽呀?”,孩子立即不樂意了。當(dāng)時我還沒有注意,又追問了一句,結(jié)果孩子哭著投訴說我“插話”,結(jié)果害得我道歉、安慰半天。
事后我回想了一下,才發(fā)覺自己真的出現(xiàn)了問題,這里我們來看看打斷孩子的話,為什么哭:
第一,孩子正在興奮的和別人說話,這是她正在進行的社交行為。本來孩子是很專注、很享受這件事的,但被家長“無意識”地打斷了兩次,使他們的興致和情緒被破壞了。他們原來想說的內(nèi)容很可能由于家長的新問題,而導(dǎo)致發(fā)生中斷,不知道先說那個了。所以,孩子出現(xiàn)很明顯的不高興,是非常正常的。
第二,3-5歲孩子的語言能力還很有限,而這個年齡段是孩子學(xué)習(xí)口語的重要時期,同時,此時的孩子大腦每次只能處理一件事。一旦正要說的話被打斷了,就不得不重新組織語言。在語言能力還不是特別熟練的情況下,這會讓孩子的思維完全亂掉,原來想說的卻說不出來,新問題又來不及想,再加上又怕家長再來“搗亂”,心里肯定是又有惱怒又是著急。
第三,家長問的問題非常的“愚蠢”。當(dāng)家長對孩子明知故問的時候,這讓孩子感覺非常不被尊重,簡直就是侮辱自己的智商。就也是大人在“逗”孩子的一種方式,多少是有“成心”的意味。所以,如果孩子在忙于其他事情,就會根本不屑于回答這樣的“低級問題”。于是,自然而然會出現(xiàn)一些情緒問題來。
第四,家長忽視孩子的語言能力。許多父母以為孩子和我們一樣,可以在一個時間內(nèi),面對多個問題,甚至可以一心多用。但對幼兒而言,他們的邏輯思維剛啟蒙,考慮問題的方式多是直線式的,如果被家長強行打斷,這直接等于打斷孩子的注意力。因此,孩子的思維就會出現(xiàn)混亂,不僅難于持續(xù)原來的思路,也使新問題受到干擾。
第五,家長沒有眼力價。在成人談話時,我們一般會非常注意對方的情緒,并根據(jù)情緒來調(diào)整我們說話的方式、語氣和用詞。而面對孩子的時候,家長總以為是孩子沒有聽見或故意不聽話,經(jīng)常絮叨地進行重復(fù)。這樣就完全忽視孩子的感受,只想讓孩子遵從自己的“命令”,特別是在孩子第一次沒有及時反應(yīng)的情況下。
第六,家長忽視孩子的節(jié)奏。正常成人有個習(xí)慣,如果看到比自己節(jié)奏慢的人,總想伸手幫忙,否則心里就百抓撓心。這在看待孩子的同時,也希望和我們保持一致的節(jié)奏??珊⒆泳褪呛⒆樱捎谀芰Φ牟煌晟?,想讓他們快也是不可能的。所以,許多時候家長打斷孩子的話,看似為孩子好,其實是幫倒忙并增加孩子壓力。
第七,打斷孩子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現(xiàn)。家長的強行插話,是從根本上認為自己說的要比孩子說的重要的多,孩子的話太無聊沒意思,這也說明成人還是認為孩子是自己的附屬,并沒有真正把其看成一個獨立的人。家長的這種不經(jīng)意行為,是一邊增加孩子的自信,一邊又在無意進行破壞。如果家長不仔細反思,這些大量的不經(jīng)意地貶損孩子行為,是很難察覺的。
第八,家長經(jīng)常打斷孩子說話會造成其思維障礙。孩子說話是其思維的一種體現(xiàn)方式,心中怎么想的就是對應(yīng)說出來。如果在孩子思考或沿著一個邏輯說時,經(jīng)常被打斷,就會形成一種習(xí)慣性的間歇,使孩子不能沿著一種邏輯思路,把自己要想的問題考慮得很完整和嚴密。這必將影響到未來孩子的學(xué)習(xí),干什么都不能很順利完成。
所以,現(xiàn)在許多父母對孩子寵愛有加,可是能做到維護孩子自尊的家長卻不多。連我井中月已經(jīng)比較用心的人,也是問題不斷。家長想要做孩子忠實的傾聽者,確實是需要付出時間和耐心的。不能嘴上說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可實際上卻在生活中很不“經(jīng)意”地打斷孩子的話。由此大家也可以看出,改變一個人的習(xí)慣有多困難,而且是在自己已有所認識的基礎(chǔ)上。而那些沒有被自己認識的問題,估計也是少不了的。
對于4歲以上的孩子,家長要對孩子的舉動有稍微加以留意,如果孩子有自己專注的行為,不要輕易的打斷他們。插話來“逗”孩子,仍然說明大人擺脫不了對孩子的居高臨下,沒有真正的放低身段,尊重他們。父母不讓孩子把話說完,不僅不利于提高孩子的表達和思維能力,還會導(dǎo)致孩子產(chǎn)生自卑心理和感到壓力。
另外,針對發(fā)生我身上的例子,我還想說一下:如果遇到一個很久不見的朋友,或者是孩子不熟悉的人,你問孩子“這是誰啊?”,這有可能會讓孩子感覺到壓力的。因為,4歲左右的孩子,已經(jīng)開始在意別人對他的看法。如果孩子真的不知道這個人是誰,會覺得難堪和壓力的。所以孩子很有可能會保持沉默、拒絕回答。
- 相關(guān)熱點:
- 神探夏洛克第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