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越是親人,越容易合不來?
時不時地,網(wǎng)上就會流行起一段話:
人總是把脾氣留給親人,而把友善留給陌生人。
仔細一想好像的確有這樣一個現(xiàn)象,親子之間、情侶之間、夫妻之間,似乎都是沖突的高發(fā)地帶。
反倒是職場、公共場合這些陌生人社交的地方,往往能保持一種和諧。(當然,也不排除偶有奇葩)
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這是因為,
人們普遍對自己的親密關(guān)系有一種高估,我們都覺得自己的家人、自己的愛人應該最了解自己,不應該出現(xiàn)任何誤解。
而當現(xiàn)實與這種自以為是的想法不符時,憤怒就來了。
然而,說到底,每個人都只能是自己,只有通過溝通才能了解另一個人的想法。
不過,親人之間的這種沖突雖然很無腦,但的確是常態(tài);心理學家約翰·戈特曼(John Gottman)就專門研究了親密關(guān)系之中的這種沖突,
(戈特曼與太太)
他發(fā)現(xiàn),這樣的沖突有兩種發(fā)展方向:
而這兩者之中,抱怨(complaint)其實是一種積極方向。
因為,我們在抱怨的時候,是在指出現(xiàn)況中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你最近加班怎么那么多?完全沒時間陪我”、“你的考試分數(shù)怎么又下滑了?”
在這種情況下,只要雙方最終能形成溝通的習慣,沖突是可以化解的,甚至能共同找到改變現(xiàn)狀的方法。
而指責(criticise)就不同了。
它不是對事情現(xiàn)狀的評判,而是直接對另一個人的判斷和攻擊。
比如,同樣是剛剛那兩句話,在這種語境下就會是“你根本就不關(guān)心這個家!”、“你怎么這么蠢?”
指責是不解決任何問題的,它是一種泛泛的攻擊,只能讓境況越來越糟,而它發(fā)展之后,就會衍生出一種更糟糕的情緒:輕視(contempt)
在Gottman發(fā)現(xiàn)的“導致關(guān)系決裂的因素”中,殺傷力最大的就是輕視。
?
那么,
如果這個情況發(fā)生在自己的家庭里,應該怎么辦呢?
首先,一定要把指責變成抱怨,這樣雖然也不好受,但至少是在往積極的一面走。
然后,其實說來也簡單,就是互相認清現(xiàn)狀、放低預期;要知道,你自己的想法終究是在你自己的腦子里,你知道的事別人不一定知道,
任何人都可能誤解,家人也不例外,所以,還是用“溝通”去代替“理所當然”吧。
?
OK,來講講今天的詞?contempt
它的意思不用多說啦,是“輕視”、“蔑視”。
在表達“對……的輕視”時,需要用到介詞?for:
?
那么,我們來造個句子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