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學排行榜背后的秘密
美國大學有3400多所,而且層次不同、各具特色,光是幾百個就足夠讓你看花了眼。然而,大多數(shù)人都會在此時用各種大學排行榜來幫助自己擇校。但是如何在眾多的排名榜中選擇呢?如何使用這些排行榜才合理呢?
首先,我們來整體介紹一下美國高等院校的排名。在美國,一個基本的共識是從簡單定量的角度評判一個大學并不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不僅誤導學生,更有可能誤導學校,使它們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而不是扎扎實實的提高辦學質量。而且另外一方面,每一個學生都是特殊的個體,各有其長短,有個性化的追求,由此而引發(fā)他們對課業(yè)、社交和環(huán)境不同的需求。這些需求之間也不具有可比性。所以,大家更傾向于倡導“選擇最適合個人發(fā)展的學?!?這一理念。
然而,排名畢竟給大家提供了一條捷徑。面對成千的選擇,當學生和家長感到無從下手時,他們還是愿意首先通過排名篩選出一個初步的名單,然后再精挑細選。為迎合這種需求,每年市場上都會涌現(xiàn)出大量的有關大學排名的書籍、報刊和電視節(jié)目。不僅排名榜之間會互相比較競爭,還有很多專業(yè)的教育界人士積極參與討論分析各種排名方法的優(yōu)劣?,F(xiàn)在在美國影響力較大,轉載引用也較多的排名榜有: US News & World Report、Princeton Review,以及Peterson’s College Rankings。這些排名機構每年都會出爐各種分類的排名榜。如果你花上幾個小時,仔細流覽一下這幾個排名榜,你不難發(fā)現(xiàn)以下幾個現(xiàn)象。
首先,橫向來看,同一個學校在各個排名榜上的排名并不一致。一個在排名榜A上前十的學校到了另外一個排名榜下滑五六名也是常有的事。那么面對紛繁的選擇,哪個排名榜更權威呢?其實各個排名榜用的方法和數(shù)據(jù)各不相同,所以排名榜之間也無法比較。你所能做的就是在使用排名榜之前認真閱讀排名方法以及數(shù)據(jù)收集和使用的方式,然后自己判斷他們的方法有沒有道理,是不是你所能接受認同的。
其次,縱觀一個排名榜幾年的變化,就同一個學校而言,它的名次也并不穩(wěn)定。某學校在幾年內在同一個排行榜上下降5-10名也不罕見。這是因為任何一個排名榜在進行名次的排定時,都會綜合考慮很多因素。每個因素又在在打分的公式中有不同的權重。每一個因素的變化都會造成排名名次的變化,但是有些因素的影響比另一些大。有些因素容易改變,有些就相對穩(wěn)定。
例如,US News在2004年是這樣給學校打分的:
同行互評(Peer assessment) -- 25%:各大學的高層領導之間就學術水平互相打分。這是一個很主觀的評價。
返校率(Retention rate) -- 全國性大學及文理學院占20%,綜合本科占25%:第一年以后仍然返回學校繼續(xù)至畢業(yè)的學生比例。在美國,由于本科生可以在第一年以后選擇轉學,返校率是一個用以衡量學校對學生吸引力以及學生對學校滿意程度的重要指數(shù)。
教職工資源(Faculty resources) -- 20%:班級人數(shù)、學生教師人數(shù)比例、教職工工資水平,以及教職工文憑分布都被考慮在內。在美國,大家非常注重老師和學生間的互動。與老師的近距離接觸不僅有利于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老師為學生進入某個專門領域開門領路。很多老師會帶著學生一起做項目,從而為今后的就業(yè)打好基礎。所以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都能夠很容易地接近老師,而班級人數(shù)和學生教師人數(shù)比例也就成了衡量一個學校好壞的重要指標。教職工工資水平反映了教職工們對學校的滿意程度,進而反映了他們對工作的投入。教職工文憑分布則是學校學術水平的基本寫照。
新生錄取(Student selectivity) -- 15%:好的學校吸引高素質的人才。這一項通過綜合考察申請該學校的所有學生的質量來評判學校的質量??紤]的因素包括申請人的SAT成績、高中成績、排名,以及錄取比例。
財務資源(Financial resources) -- 10%:學校平均在每個學生身上就教學、研究、服務,以及其他教育相關項目上的投資。
畢業(yè)率(Graduation rate performance) -- 5%;只適用于全國性大學及文理學院:6年間學生的畢業(yè)率。
校友捐贈率(Alumni giving rate) -- 5%:畢業(yè)校友回饋母校的比例。
那么如何在眾多的排名榜中選擇呢?戳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