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簡介
中國人民大學--學校簡介
中國人民大學(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是一所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直屬于教育部,由教育部與北京市共建。學校的前身是1937年誕生于抗日戰(zhàn)爭烽火中的陜北公學,以及后來的華北聯(lián)合大學和華北大學。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第十一次政務會議根據(jù)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建議,通過了《關于成立中國人民大學的決定》。1950年10月3日,以華北大學為基礎合并組建的中國人民大學隆重舉行開典禮,成為新中國創(chuàng)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guī)大學。著名教育家吳玉章、成仿吾、袁寶華、黃達、李文海先后擔任校長?,F(xiàn)任校長為紀寶成教授,黨委書記為程天權教授。
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中國人民大學廣大師生發(fā)揚“立學為民,治學報國”的人大精神,始終奮進在時代前列,始終與黨和國家同呼吸、共命運,勤儉辦學,艱苦奮斗,積極探索,求真務實,使學校成為我國人文社會科學高等教育和研究的重要基地,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普及,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發(fā)展和繁榮,為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yè)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被譽為“我國人文社會科學高等教育領域的一面旗幟”。從1950年至今,國家歷次確立重點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均位居其中。目前學校是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大學之一。
中國人民大學已形成以本科教育為基儲研究生教育為重點、繼續(xù)教育為輔助的全方位、多層次的辦學格局,形成了“主干的文科、精干的理工科”的學科發(fā)展體系。學校還是我國首批設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現(xiàn)有22個學院、5個跨院研究機構,另設有繼續(xù)教育學院、培訓學院及深圳研究院、國際學院。學校設有學士學位專業(yè)63個,第二學士學位專業(yè)8個,碩士學位學科點148個(包括自主設置的30個碩士點),博士學位學科點100個(包括自主設置的22個博士點),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14個,博士后流動站15個。學校擁有8個國家重點一級學科,33個國家重點二級學科,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均居全國第一;有2個北京市一級重點學科,1個交叉重點學科,4個二級重點學科。擁有5個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yǎng)和科學研究基地和1個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13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名列全國高校第一。在連續(xù)九屆全國百篇優(yōu)秀博士論文評選中,中國人民大學獲選22篇,占全國已入選人文社科優(yōu)秀博士論文總數(shù)(157篇)的1/7,在所有高校和科研院所中位居第一。在由教育部組織的全國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重點學科評估中,中國人民大學理論經(jīng)濟學、應用經(jīng)濟學、法學、社會學、新聞傳播學等5個一級學科整體水平排名全國第一,總數(shù)位居全國高校第三位?!皵?shù)據(jù)工程與知識工程實驗室”獲準建設“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截至2007年9月30日,學校有專任教師1700人,其中教授510人,副教授595人。學校擁有13名第五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和學科評議組成員,有13名教授入選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其中,黃達擔任委員會顧問,羅國杰、曾憲義擔任委員會副主任),人數(shù)居全國高校前列;有2人擔任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9人擔任副主任委員;15人榮獲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的稱號;先后有388人享受國務院頒發(fā)的“政府特殊津貼”;有25 位專家入選中央第一批“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課題組首席專家或主要成員,是全國入選人數(shù)最多的高校。
中國人民大學名師輩出,俊彥云集,已故名家大師吳玉章、成仿吾、范文瀾、艾思奇、何思敬、何干之、何洛、胡華、尚鉞、吳景超、李景漢、龐景仁、石峻、繆朗山、李秀林、徐禾、塞風、許孟雄、孟氧、佟柔、戴世光、劉錚、查瑞傳、苗力田、吳大琨、肖前、林文益、閻達五、閻金鍔、方生、高鴻業(yè)等為學校的學科發(fā)展、學術繁榮和人才培養(yǎng)作出了奠基性、開創(chuàng)性的貢獻;老一輩著名學者宋濤、黃達、戴逸、羅國杰、黃順基、王思治、衛(wèi)興華、胡鈞、王傳綸、周升業(yè)、陳共、周誠、嚴瑞珍、高銘暄、許崇德、孫國華、王作富、劉佩弦、許征帆、莊福齡、何沁、彭明、彥奇、高放、方漢奇、藍鴻文、甘惜分、薩師煊、李占祥、趙履寬、鐘契夫、李文海、吳寶康、鄔滄萍、陳先達、夏甄陶、方立天、張立文、鐘宇人、鄭杭生、吳易風、胡乃武、周新城、趙中孚、曾憲義等成就卓著,耕耘不輟,為學校的學科建設、人才培養(yǎng)和科學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矗
一大批中青年學者學術精湛、銳意創(chuàng)新,成為國內(nèi)外具有重要影響的著名學者和學術帶頭人,其中4人入尋 知名學者”特聘教授,2人被評為國家級教學名師,15人入尋跨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和“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8人入選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跨世紀優(yōu)秀人才培養(yǎng)計劃工程”,10人榮獲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66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10人被評為北京市教學名師,55人入選北京市“新世紀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